最近,烟花爆竹行业又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和朋友讨论,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烟花爆竹,世上最难的生意。
一、曾经的辉煌
1、文化的辉煌
“生曾立地,死更惊天,无须土育肥催,偏向寒宵绽蕾;响若崩雷,迅如掣电,何惧身摧骨碎,乐为黑夜增辉”,这是笔者认为将烟花生命力描绘的最淋漓尽致的作品。它,气势磅礴、惊天地又泣鬼神;它,斑斓多姿、艳无双又贯古今。它,曾经赢得无数光彩荣誉,登上了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历届APEC峰会等国家级盛典舞台,被当做民族文化向全世界进行宣传、展示、推介。
从一枚带着迷信色彩的小小爆竹,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符号,再到走出国门,走进其他国度的节庆假日、庆典盛会,花炮文化早已潜移默化地入侵了国土以外的其他地方。如今,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每当新年来临,每当欢庆时刻,每当重大盛典,燃放焰火都曾了约定的习俗和爱好。来自东方古国的烟花,总会旁若无人地走向舞台中央,展现其一枝独秀的魅力。
我始终觉得,对花炮的定义,应该这样书写:它独具中华特色,尽显中华风范,是中华民族唯一入侵西方的习俗和艺术,是中国人唯一拿得出手且为人折服的传统文化。
当我们的孩子把玩着西方的超人和变形金刚,在大洋的彼岸,那些自命不凡的西方小孩也在仰望着Made in china的绚烂烟花。从这一点说,烟花无疑是成功、最出彩的华夏文化。
2、经济的繁荣
花炮行业的形势曾经有多辉煌,笔者举两个实例。
2013年的时候,烟花行业危机刚起,浏阳花炮企业前十的大佬咸集于一次会议。会上大家纷纷感叹时局不易。一位H姓大佬在谈到过去和现在的形势对比时,这样说道:现在的生意今非昔比,早十几年做花炮生意,只要不蠢不ai、脑子没有问题,不遭大灾大难,哪一个不赚了钱、发了财?可现在这形势,哪一个人又能赚到钱……
无独有偶,今年6月,在一次饭局上,某大佬谈起创业的经历,也不无戏谐地说到,当年创业的时候,真真是形势好,并直截了当地称那是“有钱捡”的时期。
过去20年,烟花爆竹至少面临了不下三次重大机遇:国家的改革开放、大中城市的禁改限、公务消费的迅猛兴起、大型节会的兴盛流行,都给烟花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那时候行业的监管不严,可以钻的空子很多,起得早胆子大的人,大大小小都发了财。
整个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达到历史巅峰,那时,全国一片歌舞升平,花炮人迎着“奥运焰火”带起的春风,大举向国际国内市场进发。那时,不仅烟花生产贸易空前繁荣,焰火燃放市场也达到顶峰,每逢过节,湖南江西等地成千上万的燃放人员被一车车拉往各地。
二、现在的尴尬
1、舆论的绞杀
现在打开电视、网络、报纸,凡是涉及烟花爆竹的评论、报道(我们自己的媒体就不说了哈),多数都是负面的。笔者年初的时候参加一个长沙市级的科技项目答辩,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不顾纪律,南辕北辙地发表言论,大肆抨击烟花产业,声称这个行业不仅不应该项目扶持,而且应该全面禁止和退出。同在会场的中国烟花爆竹协会会长钟自奇为此和他起了激烈的争执。
犹记得2014年的时候,国际大都会上海,百余名人大代表联名倡议春节不放烟花爆竹。很多社会名人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多年来一直都在呼吁禁放烟花爆竹。
在写这篇文章时,笔者百度搜索“禁放烟花爆竹”,得到相关结果2,360,000个,其中同名新闻数不胜数,然而搜索“保护烟花爆竹”,或者“保护花炮文化”、“发展烟花文化”,几乎没有一条同名标题,呈现出来的反而是反对或禁放烟花的新闻。这个行业的舆论环境有多可怕,由此可见一斑。
舆论的绞杀,使得这个行业无论是文化和经济,乃至科研创新,都遭受着不良的压挤,导致呼吸急促。
2、行业的内讧
花炮经济形势的恶化,除了烟花本身自带的弊病,很大程度上也与行业自身的不争气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很多企业非法违章生产;其次是为了打压同行和竞争对手,部分企业低质低价恶性竞争。
非法违章生产,带来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产业正面形象的树立抹下了极重的黑,使得监管部门对行业丧失耐心,使得舆论媒体有了大作文章的把柄;而恶性价格竞争,则使得大家都赚不到应有利润,导致后续的科研开发、质量管理、安全生产改造严重缺乏资金,企业赚得一点微薄的利润还不够填补银行贷款的窟窿。
3、政府的忽视
由于财政收入比重低,负面隐患大,花炮产业地位历来低的可怜。整个产业,受到政府的高度管制,动不动就停产、退出。以2016年为例,由于几次事故的发生,刚刚进入生产旺季的浏阳、醴陵等地已经接连两次全面停产整顿,即将到来的8月,又将迎来例行的高危停产。掰指一算,整个2016年,能用于加工生产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天?
4、安全环保的压力
花炮企业高危,但是却出不起任何事故,因为法人是要严格担责的,小事赔钱,大事可能就要坐牢。不仅如此,按照安监总局的《许可办法》,花炮企业每三年就要换证,换证意味着整改,整改意味着投入。三年一次的频繁改造投入,使得很多企业债台高筑,导致工资发不出、贷款还不起,甚至破产、跑路。此外,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推动安全环保升级,获得市场的持久生机,始终是花炮企业头上萦绕不散的紧箍咒。
5、地位尴尬
花炮经济是明显的买方经济,花炮企业无论是在哪一环都处于弱势。在政府要点头哈腰,因为领导一句话,工厂说停就停;对经销商要好酒好肉相迎,因为客户一句话,就让你货款索要无门;在银行要笑脸相迎,因为行长一句话,让你告贷无门;在村里要谨言慎行,因为老百姓不开心,就可能堵你厂门。
说心里话,我真的很敬重这样一群生意人,他们人前风光人后心酸,下面跟着一大摊子等着发工资养家糊口的人;他们冒着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却赚着世界上最少的利润;他们中很多只有中小学学历,却经营和驾驭着这个世界上最难做的生意。
三、何去何从
A、行业应该要争气
1、企业要自律。花炮行业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行业。无论是“央视的大火”、“义昌的炸桥”、还是醴陵的“922事故”,都生动的说明:任何一个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任何一次不经意的安全事故,都有可能牵动整个行业的神经,危害整个行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只要我们每一个企业都遵纪守法、规范经营,整个产业就会风清气正。
2、行业要团结。一是要减少恶性竞争,共同约定和遵守市场秩序,不互相滥价、互相拆台;二是要抱团整合,大力推动集团化,积极开展强强联合;三是资源共享,加强技术、资金、人才等优势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共同面对产业升级的课题。
3、协会要履职。在很多国家,协会是代表行业与政府进行谈判和博弈的筹码,是实现政商平等对话的平台。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协会组织与行政脱钩,我觉得,借此契机,各级协会要积极改良改造,重新调整角色定位,为行业的生存发展鼓与呼,切莫将行业组织变成第二政府。行业有诉求,协会要积极帮忙反映;行业有困难,协会要团结协作帮忙度过难关,行业有需求,协会要积极满足和提供服务。行业有渣滓,协会要团结全体予以制裁和清理。
B、政府应该要保护
1、引导产业集中。要逐步引导基础薄弱、产能落后的地区退出市场,引导产业向基础牢固的主产区集中,实行集中监管。产业一旦集中了,产业占地区经济的比重也会提高,话语权就会加强。各种产业资源如技术、资金、人才等就可共享,政府安全监管的政策也好统筹实施,违法乱纪企业的舞台就会越来越小,行业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提升。
2、建立花炮特区。要依托高度集中的湘赣边花炮主产区,建立一个横跨两省四县市的花炮“特区”。通过“花炮特区”建设,推动浏阳、醴陵、上栗、万载等四大花炮主产县市抱团发展。在生产、经营、物流、科研开发、品牌推广、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综合联动机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制定统一的“产区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和扶持;建设“科研创新基地”促进行业技术升级;共同创办“花炮学校”,推动行业整体素质提升。
3、加强项目扶持。笔者曾分析过花炮行业的弊病,发现行业之所以在政治上如此弱势,其最大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在经济和文化上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主管部门。整个产业的文化和经济保护,全靠着主产地几个县级政府支撑。在省级、部委,乃至国家层面,根本无人关心产业的文化和经济。围绕着花炮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多的是政策的打压,却十分欠缺项目的扶持。以浏阳地区为例,每年当地财政都会拿出2500万元用于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国家、省市各级,用于花炮产业的科技升级和文化保护项目的扶持资金估计连1500万都不到。动辄要一个行业整体退出,三句两句就要数百家企业主动关门,没有强大的经费补助,没有因势利导的项目支撑,如何可能实现?
4、修缮标准法规。现行的烟花爆竹政策法规标准,很多沿袭自民爆和军工行业。很多有关行业的标准的制定和出台(例如民间反映强烈的“三库四防标准”),其牵头单位竟然是与行业毫无联系的单位和部门,这些机构对产业缺乏感情,脱离生产经营实际,或多或少会按照他们所处的环境和所形成的惯性思维为烟花行业设定规则,导致很多标准和条例不讲实际,企业不仅垫着脚够不着,搬来梯子也摸不到。对于一个刚从“棚户区”走出来,经历了不到10年自生自灭式工业化发展的产业,什么规则都要“经济适用”为宜。政府要保证这个行业安全,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修缮不切实际的标准、规则,既高标准严要求,又要给予产业一线生机。
5、给予稳定环境。现在烟花行业的政策极不稳定,朝令夕改,一天一个文件,导致企业无所适从。我始终觉得,花炮行业要实现本质安全,首要解决的就是企业要赚钱,一个人人赚不到钱的行业,想要苛求他主动作为,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水平绝对是缘木求鱼。稳定的政策,才会有稳定经济。不断变换的政策,只会导致企业疲于应付,损伤元气、陷入迷茫。笔者认为,政府如果真心保护这个产业,就必须长远规划,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连贯的、稳定的政策体系,并予以逐步推进。
以改造升级为例,要通过系统的规划,制定科学的标准: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一次性升级改造到位;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整合、兼并、重组;不愿意整合的企业,国家给予合理适当的补偿,引导其主动退出。这样产业整合提升的阻力小了,企业发展壮大的信心提振了,产业经济也得到了休养生息。一旦产业经济繁荣,企业能够赚到丰厚的利润,那么即使政府不发什么文件,企业也会自觉提高安全、质量水平。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走投无路的时候,再好的人也可能去卖白粉;发财了,再坏的人也会洗白靠岸。因为,有钱了,谁不愿意买个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