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时间,属于浏阳花炮。刚刚过去的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东道主中国为各国嘉宾燃放了专场焰火,浏阳花炮在安全、环保的基础上,着力展现浓厚的中国味道,再次惊艳了全世界;11月25日,湖南经视播出了对曹立军书记的专访,浏阳要斥资千万征集10个制约花炮发展的技术性难题的消息广为传播,浏阳要推动花炮产业和科技创新的融合的决心,为世人瞩目。
为什么在被雾霾“雾伤”,承受了来自各方不小的压力之后,烟花终于能够廓清迷雾,重新为世人用热情和友好拥抱,在APEC这样的重大国际舞台绽放?这是一个让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从APEC焰火晚会上燃放“春夏秋冬”百姓生活场景的内容,以及曹立军书记坚定提出浏阳花炮要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来看,浏阳花炮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非常明晰的思路??要让外界改变烟花产品是娱乐产品的片面认识,要让烟花的文化归属,重新明确。
从最早的“驱邪除瘴”,到当今的助势添喜,我们看到,花炮从骨子里是人们精神情感的寄托??更准确地说,是我们中华民族祈福和叙礼的工具,经过千百年在农耕和翰墨历史中的积淀,逐渐成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符号。到现在,生产工艺先进了,产品市场壮大了,那也是无数花炮人专业的知识、智慧和灵感的物化表现,就像NBA的市场不管做到多大都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花炮的产业还会不断壮大,但其在世界任何角落的一次的燃放,都能让人感到浓郁的中国风扑面而来。
正因为烟花身上深深的中国烙印,所以误会也罢,抨击也罢,人们发现到头来都无法割舍烟花热情的诉说,美艳的绽放??只要他是炎黄子孙。正如著名文化学者冯骥才说,“我们不应该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忘却抛弃了,把很多民俗伤害了、抛弃了,把很多仪式也都抛弃了……一个静悄悄的春节和普通假日有什么区别?”确实,当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时,燃放鞭炮宣泄扬眉吐气的喜悦;汶川地震后放花炮展示重建家园的决心;APEC这样的国际大舞台以及千家万户迎宾送客放花炮传递热情和礼数……应该说,作为没有语言障碍和文化信仰障碍的观赏艺术,烟花腾起,就已经是人与人之间无需赘言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
文化的繁荣,在于交流,融合,创造,提升。浏阳是一个有着深厚内蕴的地方,这是花炮文化得以在此生存和繁荣的基础。11月28日在浏阳河畔的“湘菜?浏情”创意音乐焰火大赛,让我们看到花炮与浏阳蒸菜完美结合,两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这意味着,在挖掘花炮文化创意方面,浏阳人已经走在路上。从雄浑壮阔的山川内蕴,到敢为人先的人文特质,浏阳这个地杰人灵的地方,已经为花炮在文化层面的发掘提供了现实的平台,而历经千年的产业历史以及冠绝全球的生产实力,也让科技创新有了坚定的支撑。
当前浏阳花炮在文化属性上回归的大趋势,非常让人欣慰,它预示着今后传统工艺将在突出文化内涵和倚仗科技创新上得到空前的提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思路正确了,不光是改变了外界对花炮的认识,更是明确了业内发力的方向,激活创业的信心,产业的繁荣就有了值得期待的理由。可以说,文化归属的明确,将是浏阳花炮新腾飞的根本驱动。(作者:浏阳市烟花爆竹总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