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宋燧文:复工复产”谈花炮
发布时间:2020-03-30 作者:辽宁烟花爆竹 浏览次数:8877

“复工复产”谈花炮

  现在,我国新冠肺炎的抗疫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全囯各地已有序地复工复产,大家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继续发力。然而,在复工复产中还存在着某些令人担忧的情况,其中花炮就是一例。虽然花炮企业在3月上旬就已各就各位,但情况不容乐观,今年到底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令花炮人心中无底,抉策艰难!

  据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烟花爆竹协会会长钟自奇先生介绍,现在全国烟花爆竹每年约有八、九百亿元的产值,其中浏阳200多亿元,醴陵、万载、上栗各100多亿元,其他非主产区加起来也有100多亿元,即使挤掉水分也在七、八百亿元左右。可是,去冬今春由于疫情导致了烟花爆竹消费基本停顿,原本已经安排的春节、元宵焰火晚会被迫取消,老百姓个人消费也大为减少。直到现在,国内市场情况还无法准确搜集把握。同时,国外疫情也日益严重,被廹取消了-些订单,出口情况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此,今年库存积压量空前加大,资金占用风险加剧,企业处境遭遇史上最严酷的寒冬。

  其实,造成花炮企业困境最主要的桎梏并非完全是疫情,因为疫情毕竟是暂时的,通过全球团结合作、共同抗疫终究可以取胜。只要我们忍耐和克服,咬咬牙总是可以挺过去的,外贸形势也终究向好。严重问题还是出自国内,即某些省市“一刀切”式的禁放。前几年还只是一些大城市禁放或限放,眼下却扩展至-些中小城市乃至农村地区。这种全时段、全地域地一律禁放,等于围堵此一产业,封了门,断了路,令希望遥遥无期,十分渺茫。

  有人认为,烟花爆竹只是一般的消费品,而非关系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似乎可有可无,甚至任其自生自灭。也就是说,人为地将其工业品属性过度强化,而夸大其对于环保、安全方面的危害性,对其工艺品属性视若无睹,否定或削弱其艺术性,使其文化功能遭受攻击。这是当前-种较为普遍的认识,如果任凭此一观点继续泛滥,左右决策者的思维,必将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

  后果之-是将断送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传统文化。烟花爆竹自一千四百多年前在中国问世以来,一直都是作为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和吉祥喜庆的文化符号而流传于世的。它不仅为炎黄子孙所喜闻乐见,而且为世界各民族所认同接受,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甚至比我们更加喜爱它。历史上很多东西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被淘汰而灰飞烟灭,唯独烟花爆竹却历久弥新,即使经过了十年浩劫仍在发展,保持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历代文人墨客对烟花爆竹情有独钟,吟咏不绝,仅这方面的诗词就多达上千首,燃放烟花爆竹的欢乐情景也充溢于中外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

  这说明了什么?无非说明了它是厚重的文化和人们的心理情结。中国人过年时要放,元宵节要放,其他传统节日和红白喜事也要放。毛主席在他生命最后的那年春节,还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放几挂鞭炮,让大家体会团聚的温馨。焰火晚会还成为世界各国圣诞节、狂欢节和国庆等活动的主题节目,国内外的大型庆典活动也都少不了用它添彩助兴。在国内,远的如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的焰火晚会,近的如建国七十周年的天安门焰火晚会,哪-场不是美不胜收、扣人心弦?可见,它决非可有可无的一般消费品,而是工艺品属性很强的消费品,也是精神层面的生活必需品。

目前,全世界的烟花爆竹90%产自于中国,国外仅占10%。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大众的消费是其实是对产业的巨大支持,没有消费就没有流通,没有流通就没有生产,用强制手段打压消费,必将导致产业的根基严重受损,从而丧失元气。

  长此以往,将何以满足国内外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将何以传承与弘扬?试想,如果中国所有的节日再也见不到灿烂的烟花,再也听不到轰鸣的鞭炮,所有的盛大庆典再也没有火树银花,那是多么冷清的情景啊!失去了这一温暖的文化元素,又何谈儿时记忆?何谈乡愁乡恋?何谈中国印象呢?在我们大谈文化强国的今天,如果连这-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恐怕连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都会深感失望!

  后果之二是将阻碍扶贫攻坚战的进程。目前花炮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不仅涉及到地方支柱产业的兴衰,而且关系几百万花炮工人的生计和扶贫攻坚战的成果。位于湘赣边境的花炮主产区,是萍浏醴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外围,都是作过很大贡献、很大牺牲的革命老区。历史上由于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等原因,才一直坚持这一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才有了“十室九爆”( 十户农民有九户生产爆竹)的特有现象。浏阳也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坚持和发展了这一富民产业,才甩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还位居综合实力全国百强第十四位。醴陵也是如此,进入了全国百强的行列,其中就有花炮产业的巨大贡献。现在,花炮企业都上规模了,每家少则有几百人多则有千多人就业。如果这-产业根基被毀,涉及的人口何止几十几百万?整个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和下游的各级营销,涉及人数可能上千万人。如果这些人口因此失去生计,很有可能导致重新返贫。笔者老家附近就有-个规模不大的花炮厂,但解决了三百多闲散人员的就业,每年发放社会工资千多万元,而这些人身无别技,只会做烟花爆竹,如果失业了将无所适从,难道不会拖扶贫攻坚战的后腿吗?

  当然,禁放、限放烟花爆竹的主要动机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禁放限放烟花爆竹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但即使如此,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仍然划定-些时段一些区域让老百姓燃放烟花爆竹,而且在盛大节日举办焰火晚会。问题不在于是否禁放或限放,而在于所谓的“一刀切”。在小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也一律禁放,这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既违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也违背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植传统产业的政策。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本来是地广人稀、空气清新,完全有条件保存这种民俗文化,让人们在春节、元宵和办喜事时放些烟花爆竹,使其团聚愉悦、怡情减压,不是一件惠民利民之举吗?

  诚然,凡事都有利弊,问题在于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烟花爆竹之利在于大众欢乐、催人奋进,是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比如焰火晚会,用烟花艺术展示一个城市-个地区的风采,成千上万的人一起观看-起欢呼,是多么的精彩与壮观!是“文艺搭台,经济唱戏”的有效形式,其轰动的宣传效应非其他形式可比,相信凡举办过焰火晚会的地方都有此体会。当然也有弊端,其弊端是产生了一些烟雾,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这种影响也是微乎其微、稍纵即逝的。况且,花炮科技人员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正在不断革新材料和工艺技术,-些环保和安全产品研发问世,也是为了尽量克服这一弊端的。致于烟花爆竹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不妨做个比较看看事实吧!在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河北、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几乎见不到烟花爆竹,大家都老老实实宅在家里,不还是依旧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吗?而花炮主产区的浏阳和醩陵,几乎烟花爆竹不断,春节期间还举行了题为“武汉加油”的焰火晚会,空气质量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可见烟花爆竹并非雾霾的主要成因。到底是偶然或是巧合,希望环保专家来实地做个调查。

  如何使花炮产业走出困境?当然首先是要依靠企业本身的努力,企业要在狠抓安全、科学管理、大胆创新、保证品质和文化定位等-些方面苦下功夫,特别要抵制低价竞争、低质滥造的短期无序行为。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但外因条件也十分重要,好的外部环境有时还起主导作用。这就需要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扶植。因为社会的支持和政府的扶植是花炮产业的通行证,没有这个通行证将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呼吁全社会重视烟花爆竹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争取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浏阳世纪红烟花公司董事长卢炳辉先生说,政府的职能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是为企业牵线搭桥、排忧解难,更要敢于担当,合理疏导,精准施策。如果一出现问题就堵就禁,决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只有社会理解了支持了,政府担当了扶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才会呈现千帆竞发、欣欣向荣的景象。他的这番话不仅是他本人的深刻体会,而且代表了花炮产业界的共同心声!

  醴陵赖氏烟花始自于1916年的老字号“赖吉昌”,所生产的红炮被誉为“百年不断火”的吉祥品。现任董事长赖方金是“赖吉昌”的第三代传人了,他对烟花爆竹的文化价值-直都很重视并努力挖掘,多次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品牌提升和质量提升。他们所生产的红炮少烟无尘,响声清脆,气味芬芳,颜色艳丽。他认为烟花爆竹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都十分广阔,因为老百姓喜爱它、钟情它,家有喜事就想到它。只要不是人为设阻,强行禁放,疫情过后的形势一定向好,对此“赖吉昌”充满信心。

  现在,国家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而鼓励消费,笔者认为烟花爆竹也应当列入鼓励消费的范围。只要将紧锁的口子松一松,至少要停止“一刀切”的做法,而转为合理安排,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禁放限放政策。尤其是在疫情过后的-段时间里,让久困的老百姓放一放烟花爆竹,补回疫情期间失去的喜气,热闹一番,减压释负,消除疲惫,怡情鼓劲。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城市,适当举行有关祝贺抗疫胜利的焰火晚会,致敬医护人员,慰问抗疫将士,提振精神,以全新的姿态,饱满的精神,跨步新的征程。表达大国的担当,这对于全世界也起到震撼作用,鼓舞世界人民团结抗疫的勇气。这样一来,内需拉动了,库存减少了,不仅花炮企业能走出困境,其他相关行业也将受益,迎来经济持续向好的春天。

欢迎关注、探讨和支持!

作者:宋燧文

2020年3月29日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信息,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二维码辽宁烟花爆竹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