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全国两会会场内 上海“五违”整治和禁燃烟花爆竹为代表委员所乐道
发布时间:2016-03-14 作者:上海市人民政府网 浏览次数:14738

   此次全国两会上,上海有两件事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所乐道,一是开展的“五违”综合整治,二是外环线以内禁燃烟花爆竹。两者的重要共通点之一,在于上海基层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随着城市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传统的治理方式显然难以应对日益变化的现实。如何创新社会治理,真正激发基层活力?代表委员纷纷建言。

  共治自治激发群众参与

  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外来人口不断聚集、城区人户分离情况日趋明显,对城市基层治理带来全新考验。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原副秘书长刘卫国说,当前,居住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特别对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要走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社区基层是重要抓手,“基层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从居村、街镇这些最为基础的细胞抓起,深入研究和把握基层社会治理规律,构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架构,这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特别在基层社区,人民群众的诉求越来越多元化,通过体制机制完善,把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与群众切实利益密切的事务,作为共治议题、共治项目,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是夯基垒石的关键。“基层基础加强了,很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

  在上海,随着“1+6”文件的推进、深化和落实,基层面貌焕然一新。刘卫国说,不少居委干部反映,街道取消招商引资,有了更多精力花在解决违建、群租等管理顽症上,花在集聚各类资源开展社区共治上,社区环境面貌有了新改善,群众满意度有了新提高。现在遇到群众投诉违建、乱设摊等问题,只需向街镇网格中心上报,不用多久执法人员就会过来处置,效率很高。许多群众认为居村委能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更务实了。

  刘卫国说,上海的实践证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必须坚持法治引领、制度先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更好地回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推进社会治理的专业化,做人的工作,核心是人,要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使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真正落地、真正惠及群众。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正在前所未有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这对社会治理提出新要求,在这样一个新的公共社区平台,应当用好技术优势,通过精准对接,更加广泛地凝聚、服务群众。

  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基础工程。”蔡建国委员说,在社区治理方面,我们既面临大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蔡建国说,现在基层社会面临利益多元化、诉求多样化等问题。当前复杂的社会治理环境,要求我们探索和创新社区治理新机制,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他认为,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对改善我国目前“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现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蔡建国建议,制定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引进和培育的重点,并从注册登记、购买服务、孵化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相应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适当降低社会组织注册资金门槛,以促进社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孵化园,为新成立的社会组织提供场地、培训等方面的孵化服务。”蔡建国建议,重点培育一批具备较强专业服务、独立运作、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强的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孵化园区入驻社会组织进入和退出机制。

  “应积极鼓励设立社区基金会,为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创造条件。”蔡建国说,经济发达地区可积极探索社区基金会资金募集的多元化,吸纳社区内企业代表、公益爱心人士担任理事共同参与基金会管理,形成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运行机制。“社会组织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仅靠政府力量是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在很多方面,社会组织恰恰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弥补政府的缺位,这就是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的需求空间。”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信息,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二维码辽宁烟花爆竹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