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
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2023行动已经展开
如何着力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以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
中国应急管理报读者建言献策
强健企业隐患治理的“核心肌群”
此外,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并重,对遇到矛盾躲着走、碰到问题绕着走、故意规避责任的,坚决严肃倒查责任,推动“首问负责制”落地落实。(三言)
为啥“一直在整治、从来没提升”
前段时间,某部门检查一家粉尘涉爆企业时,发现几处重大隐患。事实上,该企业已经开展了多轮整治。类似这样“一直在整治、从来没提升”的现象,在不少企业都存在,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个别安委办成员单位对本行业领域重大隐患排查不彻底,报送信息不积极或质量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
具体说来,主要是“三不”。
首先是认识不足。个别部门主观认为本行业领域没有重大隐患,于是,安全监管走过场、隐患查治不到位,甚至个别执法人员在发现重大隐患后,被人情网、利益链等牵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按要求上报。部分企业负责人没有真正认识到“隐患就是事故”,自查自改走过场。
其次是能力不强。一些部门和企业人员认为安全生产没学问、不用学,只会排查一般性隐患,把握不了深层次矛盾,辨识不出技术性隐患。
最后是标准不清。一些行业领域一直没有出台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即使有,多零散见于其他文件。
要想全面摸清重大事故隐患底数,首先必须解决上述“三不”问题。如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案例的宣传,让其充分认识到隐患整改不到位可能带来的“摘帽子、挪位子、罚票子、戴铐子、关厂子”等严重后果。通过开展岗位培训、一人讲一课、安全大讲堂、专家授课等方式,加强基层监管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重大隐患的排查能力,使隐患能够及时被发现、被识别。相关部门、单位要注意总结摸索,尽快完善重大隐患判定标准。
领导干部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
地方党政领导负有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此次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党政领导干部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状况。
作为一名分管乡镇应急管理工作的负责人,笔者近年来深切感受到,一些地方存在党政领导干部重视安全不得法、“三管三必须”落实乏力、班子成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等问题,反映到隐患排查整治方面,动员、组织、统筹、保障缺乏力度,更不用说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了。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不能仅在口头上、书面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挂名更要担责,体现在基层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中,首先就要“知”,力戒有险而不知。比如,某乡镇为了增加村居集体经济收入,想方设法发展村级经济,或者将回迁小区沿街门面房对外发包,或者将废弃小学校舍对外出租。在租赁过程中,各方安全责任未明晰,经营户从装修到经营不报告、不验收,甚至出现“三合一”情况。
党政领导干部在积极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要学会“十个手指弹钢琴”,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涉及安全的问题上,要坚持亲自抓、负总责,压紧压实日常防范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领导责任。同时,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充分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将责任细化细分。比如,在开展各类隐患查治专项行动中,可以实行专班推动,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建专业专责队伍,扁平化、一体化运行等。
要“督办”也要“帮办协办”
前不久,笔者所在的县应急管理局发现,某危化品企业存在一处重大隐患。在挂牌督办的同时,局里积极组织专家上门服务,帮助企业优化技术改造方案;协调工信部门为该企业办理“技改贷”,帮助企业解决了技改资金困难。很快,这处重大事故隐患得以整改。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企业面对重大事故隐患,很可能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等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对此,政府监管部门要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担当作为,既要“督办”,也要“帮办协办”,在重大隐患整改关键时刻,帮一把、扶一把,在守好安全底线的同时,切实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哪些隐患要“帮办协办”?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提升站位,摸清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底数,深入剖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科技赋能,按照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先标后本的原则,把防控重大风险、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重中之重,实施“预防式”监管新模式,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来源:应急管理部、中国应急管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