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城市不让放,就到农村来!我们为什么这么热爱燃放烟花爆竹?
发布时间:2021-10-11 作者:辽宁烟花爆竹 浏览次数:8599

    男生爱“放炮”,女生爱“烟花”。每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曾经是每个孩子的最大快乐。提到烟花爆竹,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小时候拿鞭炮“崩牛粪”、“炸冰窟窿”的日子,鞭炮承载了我对春节的全部的童年记忆。


    我们经常说,自豪地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我们“活着”的文化还有多少?真正“活在”人民大众中的又有多少?有多少传统文化“残喘”在极少数人手中找不到传承人,有多少永远“躺在”了陈列馆或者残缺的故纸堆里,又有多少彻底湮灭在了历史长河里,不留下一丝踪迹。翻开日历,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真正全民庆祝的也就只有一个“春节”。春节有四大习俗——贴春联、吃水饺、走亲戚、放鞭炮。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四去其一。文化传承靠年轻人啊,难道年轻人爱走亲戚?爱吃水饺?爱贴春联?男生爱“放炮”,女生爱“烟花”呀!


    曾经,在我的家乡,每年腊月二十六到二十八,家家户户“赶花集”,“花集”上卖的全都是年货——鸡鸭鱼肉、春联福字、小孩玩具、烟花爆竹……人气最旺的就是“装大呲花”的摊位,摊位后面停着一辆大三蹦子,满满一车的泥土、火药和铁屑,地上森森然,放着一排排的空心“花筒”,粗细高低不同,大的直径大概有12厘米,高40厘米左右。不同大小的花筒,分别可以装进一斤、两斤或三斤的火药和铁屑。每年我家都得装两个三斤的“大呲花”,摊主拿出一个大花筒,用泥土把一头堵上、夯实,然后按比例称好火药和铁屑,拌匀之后小心装进花筒里,装上焾子,最后再用泥土封上花筒的上端,一个“大呲花”就完成了。等到除夕夜,一个都不能少,一家人全叫到院子里,把“大呲花”放在院子中央,点燃焾子,伴随着“呲呲”的声音,火星闪闪,越喷越高,喷出童年最美的火树银花。


    烟花价高量少,而鞭炮是放不完的。每年春节前后有鞭炮可放,是每个男孩子的最大快乐。抓上两把散鞭塞进口袋,拿一股香捅进蜂窝煤眼儿里点着,跑到大街上跟一群小伙伴溜街窜巷,到处轰炸,玻璃瓶、墙缝、铁皮桶、牛粪堆……胆子小的,一手捏住香的末端,蹲下身子远远躲开,颤巍巍地伸出手臂,香头的红点摇摇晃晃,迟迟点不着。胆子大的一手捏住焾子一手拿香,点着后迅速向上一扔——“嗙”的一声在空中炸响,一缕青烟弥散,浓浓的火药味钻进鼻孔。三虎子拿出一个鞭炮从中间掰断:“看见没,药在中间,底下是泥。”他把掰开的鞭炮放在地上,香头往火药上一戳,“嗤喽”窜出一道刺眼的火光。“看好喽!”三虎子重新掏出一个鞭炮,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鞭炮下面的泥疙瘩,右手往焾子上一戳——“嘣!”一团火光在他手上炸开。三虎子咧咧嘴,露出热气腾腾的牙齿,得意地炫耀手里的半截鞭屁股。


    我曾经被鞭炮崩一身牛粪,也曾经因为炸冰窟窿炸裂了冰面,整个人掉进池塘里。曾经,农村很多妇女以“拉筒子”(做鞭炮外面的纸筒)、“编鞭“(把散鞭编成挂)为职业,我也曾帮人插焾子赚过零花钱。曾经,因为到处是小作坊,生产不规范,十里八乡经常发生“炸炮仗事”的事故,很多人因此致残、致死……制造、存储、燃放烟花爆竹,每个环节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几乎所有城市都出台了禁放规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农村不禁止啊!每逢春节,很多城里人带着大量烟花爆竹,跑到农村的亲戚朋友家里,来过一把瘾!


    城市不让放,就到农村来!我们为什么这么热爱燃放烟花爆竹,因为这是我们刻进灵魂、流在血里的文化啊!文化传承靠年轻人,现如今,凡是在年轻人中盛行的节日,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情人节”,比如2月14,比如520,比如圣诞,比如七夕(传统节日唯一翻身的)……其他的只能统称为“假期”。烟花爆竹,可能是我们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唯一吸引年轻人的点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之后,春节恐怕就只能归进“假期”一类,还是总被“催婚”的不愉快的“假期”。到农村来吧!带上烟花爆竹!山野大叔小时候爱放,现在更爱看城里人带到农村的免费烟花表演——燃烧你的金钱,绚丽我的双眼。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信息,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二维码辽宁烟花爆竹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