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是华夏文化一张亮丽名片,是表达人们喜怒哀乐情绪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务院明文规定必须保护的历史文化产品。
我市现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230家,批发企业60家,零售网点900余个,机械研发生产企业48家,从业人员16万人,行业年产值约190亿元,税收2亿元。全市190亿元烟花爆竹产值,能让16万人人均收入达到近3.6万元,近20万农民工就业,10万个家庭没有留守儿童。
我市经过持续整顿提质、关闭退出200余家落后产能企业、推进机械化生产、强化监管执法,全市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自2016年6月以来,醴陵市实现了烟花爆竹行业连续4年“零伤亡”,攸县2年烟花爆竹行业“零事故”。但也存在行业竞争无序、禁限政策挑战、事故负面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保护烟花爆竹产业发展是复工复产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的重要举措。安全、环保,是烟花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管好安全,就是保就业、保企业、保产业。要多管齐下,推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
严格控制事故发生。防止出现“一失万无”的情况,就必须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通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全面深入推进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顽瘴痼疾整治,坚决打击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等环节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以“四化两型”(企业集约化、设备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和过程安全型、产品环保型)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标准引领、进一步推进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全面提升文化价值。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文化内涵,顺应新的消费市场需求。加快烟花产业与全域旅游的深度融合,办好一年一届的中国烟花博览会暨醴陵烟花爆竹交易会。对有突出价值的文化产品、“烟花+”项目、文创项目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品牌进行奖励扶持。对符合国家、省、市有关奖扶政策的,积极帮助企业进行申报。
严格落实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协会建设,通过行规行约加强约束和惩戒,让行业协会成为行业治理的主体。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行业协会组织管理团队,有效发挥理事会和各专业分会、各乡镇分会的作用,当好政府参谋和桥梁纽带。
提升职业队伍素质。对行业关键岗位从业人员按照规定进行从业资格审查,建立生产企业定期集中培训制度,支持本地职业学校开设全日制烟花爆竹相关专业,支持行业协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班或送训,加强工艺美术系列、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引进中高层次人才。
强力推进技术变革。在产能核定范围内,支持企业在关键涉药环节加大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智能化“扩面”升级。充分利用当前大数据、物联网、5G商用等新技术、新模式,围绕烟花爆竹产业集群上中下游各环节,打通审批、备案、检测、服务等各部门的信息孤岛,实现安全、质量监管信息数据共享,风险隐患预测预判预警。
彻底整治顽瘴痼疾。以铁的标准、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严加整治烟花爆竹顽瘴痼疾。在省里组织交叉执法常态化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组织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县市交叉检查,按照“四个一律”要求刚性执法。同时加大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力度,真正让企业自身对各类顽瘴痼疾实现零容忍,坚持彻底查、时刻抓、深入纠。
(文章来源: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