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热议 > 正文
探讨——民俗文化传承之路该如何走?是否要燃放烟花爆竹?
发布时间:2020-03-12 作者:辽宁烟花爆竹 浏览次数:2005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指出,2020年将全面复兴传统文化。

       然而在当前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燃放烟花爆竹受到大范围的限制和否定,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些城市,开始全年全区域禁限放。那么,是否要燃放烟花爆竹,民俗文化传承之路该如何走呢?

燃放烟花爆竹的起源

       相传在太古时期,南方有一种厉鬼叫“山魈”。临近年关,山魈尤为喜欢到人群聚居的地方扰民,残害百姓与牲畜,弄得除夕夜当晚人心惶惶。其中就有一座村落的人家,为了想在除夕夜赶跑“年兽”,就把砍来的“竹腔”借助内部空气的力量制热膨胀,使得竹腔爆裂,发出了一声巨响,从此把“山魈”吓跑,也保住了家人的生命安全。直到人们发明火药,用它做成了爆竹。后来,这种仪式逐渐演变成也中国人辞旧迎新的传统风俗。

浏阳烟花是典型的富民产业、扶贫工程。

       据统计,2019年浏阳市全市花炮产业集群实现总产值241.1亿元,其中出口销售额34.8亿元,国内销售额150.4亿元,原辅材料及相关产业实现55.9亿元。为近30万农村就业者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是典型的富民产业、扶贫工程。

全面禁放缺乏科学依据

        现行的禁限放政策,主要是基于烟花爆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首先,有关燃放烟花爆竹是造成雾霾的依据并不充分。2015年,中科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仁健课题组与同行合作,对北京地区PM2.5化学组成及源解析季节变化研究发现,北京PM2.5有6个重要来源,分别是土壤尘、燃煤、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这些来源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5%、18%、12%、4%、25%和26%。烟花爆竹根本不在其列。

       其次,就在今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坚决遵守不出门、不聚会相关要求,工厂停工、一切娱乐活动停止,城市禁放、餐饮酒店业休业...北京地区从初二到大年初六仍然连续几天大气重度污染,是否证明大气污染与燃放烟花爆竹无关呢?

       烟花爆竹主产地浏阳市,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有大型烟花燃放表演,但浏阳市同样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这足已证明烟花爆竹污染与环境污染没有直接关系。

民俗文化传承之路该如何走?

       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沿袭千年的文化习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庆娱乐形式。同时,烟花爆竹又是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名片。

       长沙市安监局局长胡春山在《2020年烟花调研报告》中提到:切实保护烟花爆竹文化遗产,启动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日本正在就“烟花文化”申请世界非遗,我们申遗进程已是时不我待,必须行动起来。建议尽快启动将烟花爆竹申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工作,成立中国(长沙)烟花爆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组,争取2025年前中国烟花爆竹制作技艺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小编认为,烟花爆竹不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日庆典,可以说是贯穿了我们一生中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更是一种历史符号文化的传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燃放烟花爆竹应该避免“一刀切”,而烟花爆竹作为民俗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为社会各界所重视与扶持。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信息,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二维码辽宁烟花爆竹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