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一步一个“大脚印” 浏阳花炮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9-04-24 作者:辽宁烟花爆竹 浏览次数:6229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大脚印’的惊艳效果,放在今天已不算高难度动作。”浏阳花火剧团总经理黄成对当年的奥运焰火记忆犹深。

        彼时,读电子信息专业的他刚刚大学毕业,并没有想到职业生涯会与家乡的花炮产生如此深的交集。

后来,他进入一家销售烟花燃放设备的公司,并在两年后辞职创业。“我想用烟、火和音乐来讲故事。”黄成告诉记者,那时候不少企业放焰火“只求响求热闹,根本谈不上创意”。

        黄成做到了。他带领一个由20多名80后、90后组成的团队,先后参与了北京APEC、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大型焰火表演的策划、设计和燃放。如今,花火剧团每年都承办40多场国内外焰火表演。

        与黄成不同,同是80后的叶长江一出生就与花炮有不解之缘。1956年创立的金生花炮,是全国花炮行业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传承到叶长江手上,已是第三代。

        从枨冲镇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6个厂区,年产值超3亿元,产品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金生烟花见证了浏阳花炮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以前是卖产品、卖劳动力,现在是卖创意和品牌。”叶长江介绍,目前公司除了做传统的礼花弹、盆花、消费类烟花产品,还有一块业务就是延伸到“文旅+”的焰火表演,“广州长隆、河北马镇,一年四季都有我们的焰火表演。”

        不久前,在第十届菲律宾国际音乐焰火大赛上,金生花炮代表中国队与比利时、葡萄牙、德国等10个国家代表队同台竞技。他们以《英雄联盟》背景音乐为主线设计编排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评委和观众,最终一举夺冠。“以前这种大场合都要请外援,现在全部是我们自己的团队。”叶长江自豪地告诉记者。

        在推广理念上逐步与创意、艺术有机融合的同时,浏阳花炮在生产方式上也向智能制造敞开了怀抱。

        在中洲烟花集团株树桥厂区,其自主研发的第三代组合烟花全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人机、人药完全分离,数百米长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只有十几名工人在巡视、监控。

        “以前100个人做的事,现在只要20个人就够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大大降低。”厂区负责人吴湘告说,集团投入研发资金近2亿元,攻克了隔爆、药物输送、智能检测等核心技术,解决了花炮生产的人员安全问题。

        根据浏阳市烟花爆竹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去年浏阳市政府与新松机器人等共同签署的框架合作协议,不远的将来,花炮生产车间将更加智能:空无一人的生产线上,防爆机器人手臂旋转翻腾,智能车间实时调整温度和湿度……

        历经千年的浏阳花炮传统产业,就像北京奥运的焰火“大脚印”一样,一步一步,向着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提质、蝶变升级。(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信息,期待您的精彩评论!
二维码辽宁烟花爆竹扫一扫
关注我们